秋夜睡醒偶赋

风送新秋爽入帘,楼头初月正纤纤。
三杯上脸成红软,一枕忘情到黑甜。
清露凝晖沾宿草,明河倒影挂修檐。
客窗又动乡关念,却把灯花仔细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秋夜睡醒偶赋》是明朝文学家于谦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秋天夜晚的景色和诗人的感受。诗中表达了对新秋的欣赏,以及在月光照耀下的美景和酒后带来的醉意。以下是具体分析:

  1. 作者介绍
  •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因参与平定汉王朱高煦谋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担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抚。明英宗时期,因得罪王振下狱,后释放,起为兵部侍郎。土木堡之变后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钰监国,擢兵部尚书。于谦力排南迁之议,决策守京师,与诸大臣请郕王即位。瓦剌兵逼京师,督战,击退之。论功加封少保,总督军务,被迫与先遣使议和,使英宗得归。
  1. 诗歌原文
    风送新秋爽入帘,楼头初月正纤纤。
    三杯上脸成红软,一枕忘情到黑甜。
    清露凝晖沾宿草,明河倒影挂脩檐。
    客窗又动乡关念,却把灯花仔细占。

  2. 诗歌鉴赏

  • 自然景观:诗中的“楼头初月正纤纤”形象地描绘了夜空中初升月亮的细腻与柔美。月亮挂在高楼之上,映照出一片宁静而祥和的夜色。这种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 饮酒体验:“三杯上脸成红软”则通过饮酒后的生理反应来表达诗人的快乐和轻松。这里的“红软”形容脸颊由于酒精的影响而变得红润,给人一种愉悦的感觉。
  • 夜景描绘:在“清露凝晖沾宿草”一句中,诗人用清露来形容月光,将月光比作晶莹的露珠,附着在草地上。这不仅增加了诗句的画面感,也让人感受到夜晚的静谧与美好。
  • 思乡情绪:最后两句“客窗又动乡关念,却把灯花仔细占”则透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这里的“灯花”指的是灯芯上的火星,象征着希望与期待。诗人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点着灯火,仔细观察这些跳动的火星,以此来寄托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秋夜睡醒偶赋》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和抒发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表达。它体现了古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展示了诗歌在表达情感和文化价值方面的独特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