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初三日出使

春风堤上柳条新,远使东南慰小民。
千里宦途难了志,百年尘世未闲身。
豺狼当道须锄殄,饿殍盈岐在抚巡。
自揣菲才何以济,只将衷赤布皇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二月初三日出使》是明代诗人于谦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深刻的情感与坚定的政治立场,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状况和人民的疾苦。下面将具体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基本资料: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浙江杭州人。明朝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因其平定汉王朱高煦谋反有功而得到明宣宗器重。
  • 官至少保:于谦曾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其一生虽历经坎坷,但始终秉持忠诚和爱国精神,是明朝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将领和政治人物。
  1. 作品原文
  • 诗句原文:《二月初三日出使》:“春风堤上柳条新,远使东南慰小民。千里宦途难了志,百年尘世未閒身。豺狼当道须锄殄,饿殍盈岐在抚巡。自揣菲才何以济,只将衷赤布皇仁。”此诗共四句,每句七个字,整首诗简洁有力,表达了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情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期许。
  1. 创作背景
  • 政治环境:明朝中期以后,朝廷内部斗争激烈,宦官专权严重,朝政腐败。在这种背景下,于谦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智,为国家做出了重要贡献。
  • 出使东南:宣徳三年戊申(公元1428年),于谦三十岁时被任命江西巡按,这是他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此期间,他积极推行改革措施,力图改善国家的政治、经济状况,并成功安抚了东南地区的百姓。
  1. 整体鉴赏
  • 主题思想:此诗以春天的景色作为背景,象征着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生活。诗中的“春风堤上柳条新”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而“远使东南慰小民”则体现了作者对民生的关注和责任感。
  • 艺术特色:诗歌语言简洁明了,意象生动,尤其是“千里宦途难了志,百年尘世未閒身”两句,展现了作者对仕途艰辛的深刻认识和个人理想与现实矛盾的表达。
  1. 名家点评
  • 学者评价:“春风堤上柳条新,远使东南慰小民”等诗句,不仅展示了诗人敏锐的政治洞察力,还体现了他对国家未来的深切关怀。
  • 文学价值: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主题内涵,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经典之作。它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反思,更是对时代风云的记录,具有较高的文学鉴赏价值。

《二月初三日出使》不仅是于谦个人的代表作,也是明代乃至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还可以深刻感受到诗人的忧国忧民情怀和崇高的人格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