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喜和暖

东风消尽山头雪,和气挽回天下春。
笑杀堤边千树柳,才舒青眼便窥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春寒喜和暖》是明代诗人于谦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各个方面:

  1. 作者介绍
  • 生平背景:于谦,字廷益,号节庵,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是明朝的一位著名大臣和文学家。他于永乐十九年考取进士,曾担任御史、兵部右侍郎等职,并在土木之变中表现出坚定的政治立场,最终被英宗复辟后的历史事件所影响,不幸遭到陷害而遇害。其一生虽短暂,却以正直和忠诚著称,留下了丰富的文学作品和历史评价。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原文:东风消尽山头雪,和气挽回天下春。笑杀堤边千树柳,才舒青眼便窥人。
  • 翻译:东风吹散了山头的积雪,温暖的气息挽回着春天的到来。笑声里堤边的柳树已经长出了嫩绿的新叶,它的眼睛刚刚睁开就偷偷地打量着人们。
  1. 诗歌鉴赏与评析
  • 意境描绘:此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传达出一种对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东风的吹拂、山头雪的消融以及堤边的柳树新芽的吐露,共同营造出一幅生机盎然的画面。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以及对生命复苏的期待。诗中的“笑杀堤边千树柳”,“才舒青眼便窥人”等句,透露出诗人内心的轻松愉悦和对人间美好事物的欣赏。
  1.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春寒喜和暖》创作于明朝时期,这是一个政治动荡但又充满变革的时代。诗人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自己的笔触,记录下了那个时代的自然风貌和个人情感。
  • 社会氛围:明中期以后,朝廷内部矛盾加剧,宦官专权,政治斗争激烈。于谦作为一位忠诚的大臣,在关键时刻力排众议,保卫京师,展现出了政治家的勇气和智慧。这些经历反映在他诗歌中的深沉内涵,既有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也有对个人遭遇的感慨。

《春寒喜和暖》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它更是于谦个人生命历程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领略到明代文人的艺术成就,还可以深入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状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