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方雁里理淮狱

淮海风烟汉节驰,仙郎遥出白云司。
江湖漫忆同舟日,花鸟还怜并辔时。
孺子桥荒无旧石,王孙草绿有新祠。
英雄事业谁长在,访古知悬百代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方雁里理淮狱》是明代诗人尹台的一首古诗,出自《淮海风烟汉节驰,仙郎遥出白云司》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描绘了方雁里在处理江淮地区案件时的情景,展现了其作为官员的责任与担当。

从诗歌的创作背景来看,尹台是明嘉靖年间的人物,字崇基,号洞山先生。他在嘉靖十四年中进士,随后担任了不同的官职。在任职期间,他不仅负责编修等工作,还曾参与国子司业和修撰等职务,专责诰敕。这些经历为他提供了丰富的官场经验和对国家治理的深刻理解。《送方雁里理淮狱》中的“仙郎”一词,可能指的是尹台本人,也可能是对他处理政事时的英姿飒爽和非凡气质的比喻。

从诗歌的内容分析来看,诗句“淮海风烟汉节驰,仙郎遥出白云司”表达了方雁里在处理江淮地区的重大案件时,展现出的非凡才能和坚定决心。这种描述不仅展现了他的职业能力,也反映了他对国家法治秩序的重视和维护。同时,“江湖漫忆同舟日,花鸟还怜并辔时”则描绘了他在公务之余,不忘与友人共度时光,以及欣赏自然美景的场景。这两句诗展示了尹台在工作与生活之间找到的平衡,体现了他作为一个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情趣和人文关怀。

从诗歌的艺术风格来看,尹台的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江淮地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状况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人民生活的关注。这种艺术风格不仅使得诗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也使读者能够从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从诗歌的历史价值来看,《送方雁里理淮狱》不仅是尹台个人的文学成就之一,也是明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明代社会的政治风貌、文化传统和文人心态,对于研究明代历史和文化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同时,这首诗也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送方雁里理淮狱》不仅是一首描绘方雁里处理江淮地区案件的古诗,更是一部蕴含丰富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的社会风貌、政治文化以及文人的精神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