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万鹿园总戎

将军玉节控神州,百万牙兵听唱筹。
树下屯操班虎旅,河边抗射列熊侯。
晋卿礼乐嗟谁似,汉将壶歌羡自由。
借问三陲交羽檄,可能谈笑代先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万鹿园总戎》是明朝尹台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对军事才能的赞赏,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墨客对政治军事的关注及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尹台: 明代的诗人尹台以其独特的文学才能在明代文坛上占据了一席之地。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感和时代色彩。尹台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激昂之作,也有细腻柔美的抒情诗,其作品深受后人喜爱,并被多次引用与评述。
  1. 诗歌原文
  • 原文:《赠万鹿园总戎》的原文如下:“将军玉节控神州,百万牙兵听唱筹。树下屯操班虎旅,河边抗射列熊侯。晋卿礼乐嗟谁似,汉将壶歌羡自由。借问三陲交羽檄,可能谈笑代先谋。”
  • 译文:诗中的“将军玉节控神州”,意味着这位将军手握玉节,掌控了整个神州大地的军事大权;“百万牙兵听唱筹”,则描绘了一支庞大的军队在将军的指挥下,整齐划一地听从命令的情景。此外,诗中“晋卿礼乐嗟谁似”,指的是古代晋国的卿大夫们在音乐和礼仪方面达到了极致,而汉将壶歌则形容汉朝将领在战场上英勇无畏、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最后,“借问三陲交羽檄,可能谈笑代先谋”则是表达了诗人对于将军能够轻松应对边疆战事,用智慧和谋略取代武力的好奇和赞美之情。
  1. 主题内容
  • 赞颂武功:整首诗歌充满了对将军武功的赞赏,如“树下屯操班虎旅”、“河边抗射列熊侯”,这些描述显示了将军在战场上的英勇和威严。通过对比晋卿和汉将的风采,诗人进一步衬托出将军的卓越才能和不凡气概。
  • 表达敬意:诗中还体现了诗人对将军的高度敬意。通过使用“玉节”、“雄侯”等词汇,诗人强调了将军手中的权威与责任。同时,“可能谈笑代先谋”一句,更是传达了对将军智慧和能力的认可。
  • 抒发情感:虽然这首诗主要是在赞扬将军的武功和智谋,但在表达过程中也流露出诗人的情感。例如,“晋卿礼乐嗟谁似”和“汉将壶歌羡自由”,诗人通过对古代贤臣和将领的描写,寄托了自己对于理想人格的向往和感慨。
  1. 艺术特色
  • 严谨的结构:这首诗采用了典型的七言律诗形式,结构严谨,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律感。每一联都紧扣主题,层层推进,最终达到高潮,充分展现了律诗的艺术魅力。
  • 丰富的意象:在这首诗中,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多种意象来表达情感和景象。如“玉节”象征着权力和尊贵,“班虎旅”和“列熊侯”则形象地描绘了军队的威武与雄壮。此外,“晋卿礼乐”和“汉将壶歌”等古典意象,更是赋予了诗歌浓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
  • 深刻的寓意:除了直接描绘战争场景外,诗人还通过比喻和夸张等手法,间接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种寓情于景、寓理于辞的艺术表现方式,使得诗歌不仅是一篇赞美诗篇,更是一部饱含深意的历史文献。
  1. 背景信息
  • 创作时间:据考证,《赠万鹿园总戎》的创作时间是在公元16世纪的某个时期,具体作者身份不详但应为当时的文人或官员。
  • 流传情况:这首诗虽然在历史上并未广为人知,但其价值在于作为研究明代文学和军事思想的重要资料。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渐被遗忘在历史的尘埃中,直到现代才重新被发现并受到学者们的重视。

《赠万鹿园总戎》是一首充满历史气息和文化内涵的古诗。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明代文人的精神风貌以及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