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大司马李公六十

仍岁斗垣回旧柄,入秋寿极转新躔。
裴公业盛平淮日,召伯功尊咏汉年。
麟阁画图标日月,龙洲钓艇寄风烟。
亦知报国心长赤,肯拟乞留访列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寿大司马李公六十》是明代尹台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更深入地探讨这首诗及其背后的文化意涵和历史背景:

  1. 作者介绍
  • 尹台(约1490年—1560年),字惟贤,号东山,浙江绍兴人氏,明代著名文学家。他的作品以五言绝句见长,尤其擅长七言律诗,其诗风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对后世有较大影响。
  1. 诗歌原文
  • 仍岁斗垣回旧柄,入秋寿极转新躔。
  • 裴公业盛平淮日,召伯功尊咏汉年。
  • 麟阁画图标日月,龙洲钓艇寄风烟。
  • 亦知报国心长赤,肯拟乞留访列仙。
  1. 诗歌解析
  • “仍岁斗垣回旧柄,入秋寿极转新躔。”此联表达了岁月流转的感慨,斗垣象征天地间的斗争和平衡,旧柄即指曾经掌握的权力与权威,转新躔可能指权力的新分配或新的统治秩序。
  • “裴公业盛平淮日,召伯功尊咏汉年。”裴公指唐朝裴炎,他曾在平定安史之乱中担任重要角色;召伯则是指周武王时的召公,他在商朝末期帮助周武王建立王朝并被尊为“周召公”。通过这两位历史人物,诗中暗示了对政治稳定和功臣的赞颂。
  • “麟阁画图标日月,龙洲钓艇寄风烟。”麟阁指的是东汉班固所建的麒麟阁,用以收藏汉代功臣画像,这里借指历代名臣;龙洲可能是诗人隐居的地方,通过钓鱼来比喻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 “亦知报国心长赤,肯拟乞留访列仙。”这里的“报国心长赤”可能是指诗人对国家深沉而持久的忠诚之心,愿意为国家鞠躬尽瘁,但同时也表示自己不愿追求长生不老而寻求仙境。

通过对《寿大司马李公六十》的深入分析,可以看出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赞美和对权力斗争的反思,也反映了诗人本人的政治理想和生活态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