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吊于子冲黄家渡口大雪

寒冬涉济水,雨雪满征裘。
欲解留徐剑,犹疑访戴舟。
马蹄临渡涩,人迹过山稠。
渐近齐州路,伤心触旧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往吊于子冲黄家渡口大雪》是明代诗人于慎行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内涵,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相关信息:

  1. 作者介绍
  • 于慎行,字可远,明山东东阿人。他是于慎思之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因论张居正“夺情”触怒皇帝而被贬,但后来得以复起。他的作品多涉及时政,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大事的深刻关注以及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同情。
  1. 创作背景
  • 《往吊于子冲黄家渡口大雪》创作于明朝时期,具体时间不详。这首诗可能与当时的社会政治事件相关,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原文如下:
    寒冬涉济水,雨雪满征裘。 欲解留徐剑,犹疑访戴舟。 马蹄临渡涩,人迹过山稠。
  • 译文:冬天渡过济水,雨雪覆盖了征人的外衣。想要解开留在徐地的剑,心中还犹豫不决是否去拜访戴的地方。马蹄踏上渡口的泥泞道路,人迹踏遍了群山的深处。
  1. 作品鉴赏
  • 《往吊于子冲黄家渡口大雪》通过描绘一幅冬日景象和行人艰难的渡河情景,传达出诗人对于国事和个人境遇的复杂情感。诗中的“雨雪满征裘”和“马蹄临渡涩”等意象,不仅描绘了寒冷的天气和旅途的艰辛,同时也隐含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迷茫。而“渐近齐州路,伤心触旧游”一句,则反映了诗人对过往经历的回忆与感慨,以及由此产生的伤感情绪。

《往吊于子冲黄家渡口大雪》不仅是一首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作品,也是了解当时社会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不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明代诗歌的艺术风格和文化背景,还能更好地把握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