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诸君饮竹林寺树下

灵岳多真境,禅宫路更深。
五峰常隐日,双树自成林。
涉涧逢瑶草,临流漱玉琴。
晚钟归骑缓,沉醉北山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同诸君饮竹林寺树下》是唐代诗人于慎行创作的作品。下面对作品进行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 灵岳多真境,禅宫路更深。
  • 五峰常隐日,双树自成林。
  • 涉涧逢瑶草,临流漱玉琴。
  • 晚钟归骑缓,沉醉北山岑。
  1. 诗句解析
  • 灵岳多真境:描绘了一座灵秀的山峰,充满了真实的景致。
  • 禅宫路更深:暗示了通往寺院的道路幽深,充满了宗教的庄严与神秘。
  • 五峰常隐日:通过“五峰”这一形象,展现了山峰的高大和巍峨。
  • 双树自成林:强调了树木的茂盛和生命力,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
  • 涉涧逢瑶草:描述了涉水经过涧流时发现的珍稀植物——瑶草,增添了诗中的美感。
  • 临流漱玉琴:用“玉琴”来比喻流水的声音,使得自然景观更加生动。
  • 晚钟归骑缓:反映了傍晚时分寺庙中传来的钟声,为整个画面增添了宁静和祥和的氛围。
  • 沉醉北山岑:最终以“沉醉”来形容自己被自然美景所迷,难以自拔。
  1. 诗歌鉴赏
  • 艺术风格:这首诗歌在艺术上追求简洁而深远的风格,语言优美而含蓄。
  • 思想情感: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赞美,同时也透露出对禅宗思想的理解和向往。
  • 文化内涵: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山水美学,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追求。
  1. 创作背景
  • 该诗作可能出自于唐代文人雅集之时,他们可能在竹林寺树下饮酒作乐,共同欣赏自然美景,并吟诗作赋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 竹林寺作为当时的一处名胜古迹,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前来游览、吟咏。
  • 诗中描绘的景色可能是当时的真实写照,或者是诗人的艺术加工,但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
  1. 影响与评价
  • 《同诸君饮竹林寺树下》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文化内涵,受到了后世读者的喜爱和推崇。
  • 在古代文学研究中,这首诗被视为研究唐代文人生活和诗歌创作的珍贵资料。
  • 由于其优美的文字和深邃的情感,它被收入多种古典文学选本,成为后人学习的重要文本。

《同诸君饮竹林寺树下》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个蕴含着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情感的艺术杰作。它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颂,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对于爱好文学的朋友来说,这首诗不仅能够提供美的享受,还能够启发思考,提升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