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闸

西城别苑胜瀛洲,十里平湖静不流。
岸草离迷桥畔雨,宫槐隐映水边楼。
声传箫管三天近,香散芙蓉六月秋。
信道吾皇简游幸,石鲸飞处锁龙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北闸》是明代文学家于慎行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通过描绘北闸的美景与历史背景,展现了其独特的文学价值。下面将对《北闸》的内容和意义进行深入介绍:

  1. 作者简介:《北闸》的作者于慎行,字可远,别号无垢,是东阿(今属山东省)人,明朝时期的著名官员和文学家。他以进士身份入仕,官至礼部尚书,并著有《谷城山馆诗集》和《谷山笔尘》等作品。

  2. 创作背景:《北闸》的创作时间不详,但可以推测是在明朝时期。它通过对北闸的描写,不仅反映了当时的水利工程和城市建筑特色,也体现了作者对于家乡的深厚情感和对自然景观的喜爱。

  3. 诗歌内容:《北闸》中,“西城别苑胜瀛洲,十里平湖静不流”这两句描绘了北闸周围的自然景观,宁静而美丽;“岸草离迷桥畔雨,宫槐隐映水边楼”则细腻地刻画了北闸周边的景色与氛围;最后一句“声传箫管三天近,香散芙蓉六月秋”,更是将北闸的繁华和诗意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仿佛置身于古代的繁华之中。

  4. 文学价值:《北闸》以其精湛的文笔、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示了明代诗歌的独特魅力。同时,作为文学作品本身,它不仅提供了艺术享受,还具有一定的历史研究价值。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明代的社会风貌、文化背景以及文人的生活环境。

《北闸》不仅是明代诗歌艺术的代表,也是研究当时社会文化的重要资料。通过对《北闸》的研究与赏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和历史的发展脉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