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张隐君双梅图

浣花溪畔即方塘,别有罗浮两树霜。
国色并呈县圃玉,寒英对点寿阳妆。
尊前月凝重重影,笛里风飘片片香。
闻道上林春更早,可知仙骨占群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观张隐君双梅图》是明代诗人于慎行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描绘浣花溪畔的美景以及双梅图,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和高洁人格的追求与赞美。下面将从多个方面深入介绍这首诗:

  1. 诗人简介
  • 于慎行(1545—1607),字可远,更字无垢,明山东东阿人。于慎行学识渊博,通晓掌故,与冯琦并称一时文学之冠。他因直言进谏张居正“夺情”之事触怒了张居正,因此被迫辞官归家。尽管仕途不顺,于慎行仍然保持着高尚的品德和学术追求,最终以病卒。
  1. 诗歌原文解析
  • 诗中的“浣花溪畔即方塘,别有罗浮两树霜。”形象地描绘了浣花溪畔的自然景色,方塘边另有两株傲霜凌厉的梅花,展现了梅花的高洁品格。
  • “国色并呈县圃玉,寒英对点寿阳妆。”则形容梅花的美艳如同县圃中的玉石,其寒香如寿阳女子的妆容,进一步突出了梅花的美丽和独特气质。
  • “尊前月凝重重影,笛里风飘片片香。”描绘了在酒席前月光映照下的梅花影子,以及笛声中随风飘散的梅花香气,营造了一种优雅宁静的氛围。
  • “闻道上林春更早,可知仙骨占群芳。”则是说听闻上林苑春天来得更早,可见梅花具有超凡脱俗的仙家气质,足以独占群芳。
  1. 诗歌鉴赏
  • 这首诗通过对梅花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高洁人格的追求。梅花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象征之一,常常被文人墨客用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情操。
  • 诗中的梅花不仅美丽动人,更是高洁、坚韧的象征。它不畏严寒,傲雪凌霜,正如诗中所写:“别有罗浮两树霜”,展现出梅花不畏恶劣环境,始终保持高洁本色的精神风貌。
  • 整首诗通过对梅花的描绘和赞美,传递出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于高尚品德的崇尚。

《观张隐君双梅图》不仅是一首艺术价值很高的诗歌作品,也是于慎行个人品质和情感世界的反映。通过这首诗,不仅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还可以体会到其对道德理想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