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贺公孝与吉士

阁夜青藜可更探,君家文物满齐南。
明堂旧礼传公玉,石室新书续马谈。
此日去天真尺五,当年聚岳是星三。
山中酒畔频闻喜,几度封题待爵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贺公孝与吉士》是明代于慎行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来具体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1. 作品原文
    阁夜青藜可更探,君家文物满齐南。明堂旧礼传公玉,石室新书续马谈。此日去天真尺五,当年聚岳是星三。
  2. 创作背景:《寄贺公孝与吉士》创作于明代。据记载,于慎行在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廷推阁臣时,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但因身体原因未能任职便病逝了。他的学问渊博,贯通百家,通晓掌故。
  3. 内容赏析
  • 首联“阁夜青藜可更探,君家文物满齐南”:诗人用“青藜”比喻夜晚的灯火,暗示着友人家中的学问和文物如同明亮的灯火一样璀璨。
  • 颔联“明堂旧礼传公玉,石室新书续马谈”:这里表达了对友人学识传承的尊重和赞赏,意味着其家族世代相传的学问和知识。
  • 颈联“此日去天真尺五,当年聚岳是星三”:诗人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境遇,展现了对友人命运的同情。
  1. 艺术特色
  • 形式严谨:该诗采用了传统的七言律诗形式,结构严谨,韵律和谐。
  • 寓意深远:诗歌通过对友人及其家族文化的赞美,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友情和对友人成就的认可与赞赏。
  1. 历史影响
  • 文化传承:这首诗不仅体现了明代文人的学识和才情,也成为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部分,对于后世的文化传承和学术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文学价值:作为明代诗歌的代表之一,其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后人广泛传颂和研究。

《寄贺公孝与吉士》不仅仅是一首表达友谊和赞美的诗歌,更是一部承载深厚文化底蕴和历史价值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不仅能体会到作者的文学才华,也能进一步了解明代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