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发杨柳青望天津海口

夕泊大堤口,雨气侵肌骨。
舟子不得停,鸣桨中夜发。
闻道海门近,惊栗不敢越。
渔灯隐遥浦,箫鼓声未歇。
人语烟中村,舟横沙上月。
岸接远流平,树入回波没。
不睹潮涨奇,安知溟渤阔。
喔喔天鸡鸣,东望苍烟裂。
霞生赤城峤,日出扶桑窟。
胧胧五云里,欲吐金银阙。
钟鼓罗宫廷,百辟修朝谒。
整衣顾我仆,神情坐超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夜发杨柳青望天津海口》是明代诗人于慎行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这首诗作描绘了作者在夜晚乘船时的情景及其内心的感受,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细致观察及深切的情感体验。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品背景
  • 创作时间与作者:这首诗写于明代,作者是著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于慎行。
  • 主题与风格:诗中通过描写夜晚乘船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语言精炼而富有画面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敏锐捕捉和深刻的情感表达。
  1. 内容解读
  • 开头描述:诗的开头“夕泊大堤口”点明了场景,描述了诗人傍晚时分抵达了一个码头。
  • 氛围营造:“雨气侵肌骨”不仅形容了天气的湿润,也暗示了诗人当时的心情,可能是有些冷清或孤单。
  • 行动描写: “舟子不得停”说明船只不能在此停留,必须继续前进。“鸣桨中夜发”则描绘了船夫摇桨声中伴随着夜色的渐深开始了夜间航行。
  • 周边环境:诗中提到“闻道海门近”,意味着诗人靠近了海边。而“惊栗不敢越”可能是指海上有危险或是听到了海上的异响引起了警觉。
  • 尾声呼应:最后一句“人语烟中村,舟横沙上月”以宁静的乡村和海上的景象为结尾,营造了一种平和而遥远的感觉。
  1. 艺术特色
  • 语言运用:《夜发杨柳青望天津海口》的语言简洁而有力,善于运用形容词来增强视觉效果。
  • 意象创造:诗中大量使用自然景物作为意象,如“雨气”、“渔灯”等,这些景物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意境,也加深了读者的感受。
  • 情感表达: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复杂而微妙的情感变化。
  1. 文化意义
  • 历史价值: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研究明代文化与社会生活的重要资料。
  • 教育意义: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古代文人生活的了解,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夜发杨柳青望天津海口》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它是明代文学的一个缩影,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征。对于现代读者,这首诗提供了一种跨时空的文化沟通方式,让人们能够感受到古人的生活情趣和心灵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