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亭纳凉

夏日多炎热,临池憩午凉。
雨滋槐叶翠,风过藕花香。
舞燕来青琐,流莺出建章。
援琴弹雅操,民物乐时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池亭纳凉》是明朝著名文学家朱高炽的作品。此篇作品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感受,而且通过丰富的想象和优美的语言,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以下将详细介绍《池亭纳凉》:

  1. 作者简介
  • 朱高炽(1378年-1425年),明仁宗,明朝第三位皇帝,他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使明朝的国力逐渐恢复并发展。他的文学作品多反映了其治国理念与个人情怀,其中《池亭纳凉》便是代表作之一。
  1. 原文节选
  • 夏日多炎热,临池憩午凉。雨滋槐叶翠,风过藕花香。舞燕来青琐,流莺出建章。援琴弹雅操,民物乐时康。
  • 这首诗描绘了夏夜乘凉的悠闲自得,抒发了诗人对老友的怀念。开头写夕阳西下与素月东升,为纳凉设景;三、四句写沐后纳凉,表现闲情适意;五、六句由嗅觉继续写纳凉的真实感受;七、八句写由境界清幽想到弹琴,想到“知音”,从纳凉过渡到怀人;最后写希望友人能在身边共度良宵而生梦。
  1.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池亭纳凉》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生动的自然意象,构建出一个宁静而美好的夏日氛围。诗中既有对自然美的感受,也有对友情的珍惜与怀念,情景交融,情感真挚。
  • 语言优美:全诗采用简洁而富有节奏的语言,使得整首诗歌读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尤其是用词选择和句式构造上,都显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语言美感的追求。
  • 象征意义:作品中“雨滋槐叶翠”、“风过藕花香”等自然意象不仅仅是单纯的描述,更是寓意着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宁静,以及对美好生活状态的向往。

朱高炽的《池亭纳凉》不仅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更是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它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古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值得后人细细品味。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读者不仅能体会到古典文学的魅力,还能从中汲取生活的智慧和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