憩弘慈寺空上人房

下马叩空门,逢僧礼白云。
为心一萧散,别路自尘氛。
犬避昙花席,鼯餐贝叶文。
大都论佛性,难作有无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憩弘慈寺空上人房》是明代诗人王世贞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 下马叩空门,逢僧礼白云。
  • 为心一萧散,别路自尘氛。
  • 犬避昙花席,鼯餐贝叶文。
  • 大都论佛性,难作有无分。
  1. 诗人介绍
  • 王世贞,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是明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评论家。他的诗作多以自然景观为主题,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1. 作品鉴赏
  • 这首诗通过对弘慈寺空上人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禅意生活。首句“下马叩空门,逢僧礼白云”就营造了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诗人通过下马、叩门的动作,表现出对僧人的尊敬和对佛教文化的虔诚。
  • 第二句“为心一萧散,别路自尘氛”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的心灵在面对尘世纷扰时显得格外宁静,与外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犬避昙花席,鼯餐贝叶文”两句,诗人用动物和昆虫的行为来衬托出环境的清幽和寺院的宁静,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的细致观察。
  • “大都论佛性,难作有无分”一句则深刻地探讨了佛教中的空性思想,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和领悟。

《憩弘慈寺空上人房》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它是王世贞对于禅宗文化的一种诠释,也是他个人情感和哲学思考的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能够领略到明代诗歌的独特魅力,还能深入理解王世贞的文学创作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