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张大侍御迁吏部郎

向来周柱史,仍作汉郎官。
不尽明光疏,还留启事看。
青云归藻鉴,白日动衣冠。
解道嵇康懒,书成也自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张大侍御迁吏部郎》是明代诗人王世贞创作的五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分析:

  1. 作者介绍
  • 生平背景:王世贞,明朝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字元美,后自号弇州山人,江苏太仓人。他不仅是“后七子”中的一员,还是明初诗文革新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的一生经历了从文学创作到政治活动的转变,其作品和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1. 诗歌原文
  • 向来周柱史,仍作汉郎官。不尽明光疏,还留启事看。青云归藻鉴,白日动衣冠。解道嵇康懒,书成也自宽。
  1. 主题内容
  • 表达情感:《寄张大侍御迁吏部郎》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迁升的祝贺以及对未来的美好祝愿。通过描绘官场生活和对友人的祝福,展现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政治环境。
  • 艺术手法:此诗运用了典型的五言律诗形式,通过对仗工整、意象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官场生活的复杂性和文人内心的矛盾感。同时,诗中融入了对历史典故的引用(如周柱史、汉郎官等),增强了作品的文化内涵。
  • 文化价值:王世贞作为“后七子”的代表之一,其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寄张大侍御迁吏部郎》不仅展示了王世贞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明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时代特征。
  1. 象征意义
  • 官场与隐逸:诗中的“解道嵇康懒”暗指文人追求的隐逸生活,表达了尽管身处复杂的官场关系中,诗人仍保持着一种超脱的姿态。
  • 功名与自我:通过对“书成也自宽”的描述,体现了诗人在功名利禄面前保持的从容态度,即使面对官场的变迁也能泰然处之。
  • 历史与现实:作品中的历史典故(如明光疏、汉郎官等)反映了王世贞对于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对现实的敏锐观察。

《寄张大侍御迁吏部郎》不仅是一首表达友情和祝愿的诗歌,也是对明代社会状况和文化精神的一种反映。通过这首诗,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明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