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冶泉

偶经盘石坐,下有暗泉过。
受月苔阴少,分云竹色多。
幽岩答樵斧,小屋见渔蓑。
不浅沧浪兴,风尘可奈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冶泉》是明代诗人王世贞的作品,体现了作者独特的山水情怀。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相关信息:

  1. 作者简介
  • 王世贞(1526—1590),明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江苏太仓人。他的一生经历了从科举入仕到官场沉浮再到最后归隐的生活轨迹。王世贞在明代文坛上享有极高的声誉,与杨慎、徐祯卿并称为“明代三才子”,其文学成就和影响力在明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 作品原文
    偶经盘石坐,下有暗泉过。
    受月苔阴少,分云竹色多。
    幽岩答樵斧,小屋见渔蓑。
    不浅沧浪兴,风尘可奈何。

  2. 创作背景

  • 《过冶泉》的创作时间不详。王世贞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对自然景观有着深厚的情感和独特的感悟。这首五言律诗描绘了他在某一天偶然经过一个名为“冶泉”的地方时所见到的景象。
  • 王世贞在官场中的经历使他有机会欣赏到大自然的美好,也可能因此激发了他创作诗歌的灵感。诗中通过对冶泉周围环境的细致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山水画面,反映了他内心的平和与对自然的敬仰。
  1. 主题思想
  • 自然之美: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景色。诗人通过对冶泉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传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向往。
  • 闲适生活:诗歌中的“偶经盘石坐”表达了诗人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了一处可以放松身心的静谧之地。这种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也是古代文人常见的心态。

王世贞的《过冶泉》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它更是一份心灵的寄托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人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还能够从中汲取到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