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山五鼓起候新月

焦山月出垂五更,呼樽起酌逸兴生。
一星两星傲曙色,千树万树争涛声。
偶从缺云见铁瓮,几欲腾空凌玉京。
人间好景不易再,况乃别思催纵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焦山五鼓起候新月》是明代诗人王世贞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焦山地区迎接清晨的美景,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及其对人的深刻影响。以下是对该作品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王世贞(1526-1590),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太仓(今属江苏苏州)人。他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学者,曾在南京担任刑部尚书,并且著有《弇州山人四部稿》及《弇州山人续稿》。
  1. 诗歌原文
  • 焦山月出垂五更,呼樽起酌逸兴生。
  • 一星两星傲曙色,千树万树争涛声。
  • 偶从缺云见铁瓮,几欲腾空凌玉京。
  • 人间好景不易再,况乃别思催纵横。
  1. 诗中意境
  • 诗中的“焦山月出垂五更”形象地描绘了月亮升起的时间和地点,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夜晚场景。“呼樽起酌逸兴生”反映了诗人在这样一个美好时刻所激发出的饮酒与欣赏自然之美的愉悦心情。通过这些细节,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珍惜。
  1. 艺术特色
  • 王世贞的诗歌以简洁的语言和鲜明的意象著称,善于捕捉自然景物的细微变化和内在情感。本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如画的自然景象之中,使人仿佛能够感受到那一轮新月的美丽与神秘,以及随之而来的清新空气和静谧氛围。
  1. 文化意义
  • 此诗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颂扬,也蕴含着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通过对自然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生活中美好时刻的珍视。这种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追求心灵平静、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
  1. 历史背景
  • 王世贞生活在明朝中后期,这是一个政治动荡、社会转型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他的作品往往带有深刻的时代印记和个体的情感体验。通过对焦山等自然景观的描绘,王世贞不仅展示了其对自然美的热爱,也间接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态度。

王世贞的《焦山五鼓起候新月》以其优美的文字和深邃的思想,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这首诗不仅让人们感受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赞美,更启发了人们对生活中美好瞬间的感知和珍惜,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