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太史一呈有子逾周韶秀可念赋此为赠

青葱玉树映庭除,抱送麒麟事岂虚。
生得马迁知续史,便逢王粲不捐书。
凤毛池上霞同掞,蚌气江头月并舒。
若问攻驹今太仆,渥洼千里许谁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曹太史一呈有子逾周韶秀可念赋此为赠》是明代诗人王世贞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简要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王世贞,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太仓(今属江苏苏州)人。嘉靖丁未年(1547)中进士,官至南京刑部尚书。王世贞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他的诗歌、散文和小说创作上。他的诗歌以豪放洒脱著称,善于用词藻华丽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感情。他的散文则以议论为主,兼具抒情色彩,被誉为“明代第一文”。
  2. 诗意解析:首句“青葱玉树映庭除”,描绘了一幅庭院景色,青葱的树木与玉树相映成趣,增添了一份生机和活力。次句“抱送麒麟事岂虚”表达了一种期望和信念,即抱着希望去迎接未来的挑战,这种期待并非空想,而是有着实际的意义。第三句“生得马迁知续史,便逢王粲不捐书”,借用历史上著名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和文学家王粲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学识渊博和才华横溢的人的赞赏。最后两句“凤毛池上霞同掞,蚌气江头月并舒”则进一步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面,凤毛池上的霞光与蚌壳江头的月光交相辉映,形成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
  3. 文化背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在古代文人眼中,凤凰是吉祥的象征,而池上之霞和江头之月则是自然界的美好景象。这些元素的结合,寓意着诗人对生活和自然的感悟,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作者对于学识和才华的重视。他通过引用历史人物和典故,表达出自己对于学识渊博和才华横溢之人的赞赏之情。这不仅是对个人的鼓励,也是对整个社会的一种期待。

王世贞的《曹太史一呈有子逾周韶秀可念赋此为赠》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诗歌,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文化内涵。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情感,同时也能够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