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调许殿卿左史

㟙湖春水读书堂,谢客时时懒下床。
稍出新篇曾御李,初携小妇为辞梁。
贪听半语游僧偈,尽释南中奉使装。
便是相逢能解脱,已应无泪傍山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调许殿卿左史》是明代诗人王世贞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该作品体现了王世贞深厚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下面将对该文学作品进行详细的介绍:

  1. 作者简介:王世贞(1526年-1590年),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汉族,太仓(今江苏太仓)人。他是“后七子”之一,以文学成就著称于世。

  2. 诗歌原文

㟙湖春水读书堂,  
谢客时时懒下床。  
稍出新篇曾御李,  
初携小妇为辞梁。  
贪听半语游僧偈,  
尽释南中奉使装。  
便是相逢能解脱,  
已应无泪傍山阳。  
  1. 诗歌内容解析
  • 环境描写:《寄调许殿卿左史》中的“㟙湖春水读书堂”描绘了一个宁静的读书场景,突出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
  • 人物关系:诗人通过“谢客时时懒下床”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潜心学问的生活态度。
  • 创作背景:诗中提到的“初携小妇为辞梁”,可能指的是作者在某种情境下暂时放下文人的清高,转而关注家庭生活的琐事。
  • 艺术特色:“贪听半语游僧偈,尽释南中奉使装。”这句话展示了诗人在艺术上的自由追求和对生活哲理的深刻理解。
  • 情感表达:“便是相逢能解脱,已应无泪傍山阳。”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苦难的超然态度,即使面临困境也能保持内心的平静。

《寄调许殿卿左史》不仅是王世贞个人生活和创作状态的真实写照,也是其文学理念和艺术风格的集中展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够了解王世贞的诗词创作,还能深入体会到他的人格魅力和文学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