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武昌赵中丞良弼

霜后梅花惊客邮,知公青盻在襄州。
曾于江夏叨参佐,敢向奇章拟上游。
春至双鱼思溯汉,月明孤鹤怅登楼。
何时对搦兰台管,一扫雄风万古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答武昌赵中丞良弼’是明代诗人王世贞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对武昌赵中丞良弼的描写,展现了王世贞对其深厚的敬仰之情和对国家政治形势的担忧。下面将简要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王世贞(1526年-1590年),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汉族,太仓(今江苏太仓)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王世贞是“后七子”领袖之一,其文学成就在明代文坛上占有重要地位,他与李攀龙并称“南李北王”,对后世影响深远。

  2. 诗歌原文:霜后梅花惊客邮,知公青盻在襄州。曾于江夏叨参佐,敢向奇章拟上游。春至双鱼思溯汉,月明孤鹤怅登楼。何时对搦兰台管,一扫雄风万古愁。

  3. 诗歌解读:首联“霜后梅花惊客邮,知公青盻在襄州”表达了诗人对赵中丞良弼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其远在襄州的牵挂。颔联“曾于江夏叨参佐,敢向奇章拟上游”描绘了诗人在江夏担任参赞的经历,以及自己渴望效仿前贤的抱负。颈联“春至双鱼思溯汉,月明孤鹤怅登楼”则通过春天双鱼思归、月夜孤鹤登楼等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国家政治局势的忧虑。尾联“何时对搦兰台管,一扫雄风万古愁”表达了诗人期待有一天能够辅佐朝廷、清除朝政中的弊端,以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答武昌赵中丞良弼》不仅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歌,更是一部蕴含丰富政治寓意的作品。它不仅展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更是对当时国家政治状况的深刻反思和批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