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得南廷尉报偶成

戟门逃暑似蘧庐,忽有分司洛下除。
世事从呼惯牛马,乡心兼喜得熊鱼。
未论朱芾堪赊酒,依旧青山好著书。
厚禄自惭无寸报,主恩前后不曾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初得南廷尉报偶成》是明代诗人王世贞所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作于王世贞获得新职位的消息之时,表达了诗人对此事的喜悦与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1. 作者背景
  • 生平简介:王世贞,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和史学家。他出身于南直隶苏州府太仓州(今江苏太仓),是嘉靖年间进士,官至南京刑部尚书。王世贞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他的文学作品广受后世推崇,如他的四部稿和续稿等作品均显示了他在文学创作上的深厚功底。
  • 文学成就:王世贞在文学创作方面有显著成就,尤其擅长七律,其诗风严谨而不失韵味,语言精炼而又意蕴丰厚。他的诗歌不仅在形式上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在内容上也展示了他对人生、社会以及自然的独到见解和深刻感悟。
  1. 诗作原文及解析
  • 诗作原文:《初得南廷尉报偶成》。戟门逃暑似蘧庐,忽有分司洛下除。世事从呼惯牛马,乡心兼喜得熊鱼。未论朱芾堪赊酒,依旧青山好著书。厚禄自惭无寸报,主恩前后不曾虚。
  • 诗句解读:首联“戟门逃暑似蘧庐,忽有分司洛下除。”表达了诗人在获得新的官职后,逃离炎热的城市,如同回到自己的居所一般,感到轻松自在;颔联“世事从呼惯牛马,乡心兼喜得熊鱼”则展现了他在官场上的忙碌和对家乡生活的怀念。颈联“未论朱芾堪赊酒,依旧青山好著书”反映了诗人虽身在异地,但心中仍向往着简朴的生活和对知识的渴求。尾联“厚禄自惭无寸报,主恩前后不曾虚”则是诗人对自己现状的一种反思与自责,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主恩的感激之情。
  1. 诗作的艺术特色
  • 严谨的格律结构:七言律诗作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具有独特的韵律和结构要求,王世贞的这首《初得南廷尉报偶成》严格遵循了这一规范,使得整首诗在音韵和节奏上都呈现出和谐之美。
  • 深刻的思想内涵:王世贞通过这首七言律诗传达出的人生哲理和情感体验,使读者能够从中感受到他对人生、对社会的独特见解和深层次的思考。
  • 精湛的语言运用:诗中的用词选材考究,既符合古典诗歌的审美标准,又体现了诗人独特的语言风格。通过对自然界和生活场景的描绘,诗人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

除了上述内容外,还有以下一些补充说明:

  • 文学价值:王世贞的《初得南廷尉报偶成》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明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的存在不仅丰富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内涵,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研究素材。
  • 历史背景:了解这首诗的背景有助于更全面地把握王世贞的生平和时代背景,从而深入理解其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 比较研究:将王世贞的此诗与其他同期或同时代诗人的作品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王世贞在继承前人基础上的创新之处以及他独特的艺术追求。

王世贞的《初得南廷尉报偶成》是一首具有较高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的诗歌作品。它不仅展示了王世贞深邃的思想和卓越的才情,也为后人提供了深入了解明代文学的重要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