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濮游击四十

千秋带砺中原旧,三翼戈船海戍长。
缓带诸生谈碣石,飞书一箭下扶桑。
心因捧日长悬赤,鬓为筹边欲向苍。
四十拥旄真谢掾,从今更拟郭汾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寿濮游击四十》是明代诗人王世贞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是关于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王世贞(1526-1590),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和史学家。他在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及第,之后在官场上历任多个要职。他的创作涵盖了诗歌、散文、史学等多个领域,对后世影响深远。
  1. 诗句原文
    千秋带砺中原旧,三翼戈船海戍长。
    缓带诸生谈碣石,飞书一箭下扶桑。
    心因捧日长悬赤,鬓为筹边欲向苍。
    四十拥旄真谢掾,从今更拟郭汾阳。

  2. 诗词鉴赏

  • “千秋带砺中原旧”: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历史的回顾与敬仰。这里的“带砺”指的是磨刀石,象征着不断磨练和准备。“中原”即中国,意味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整句反映了作者对国家悠久历史和文化的自豪感。
  • “三翼戈船海戍长”:描绘了边疆的军事防御情况。其中“三翼”可能指的是多艘船只协同作战,而“戈船”是一种古代战舰,用以防御海上威胁。这一句展示了当时海军的强大和边防的严密。
  • “心因捧日长悬赤,鬓为筹边欲向苍”:表达了作者的政治抱负和使命感。这里通过“心因”与“鬓为”两个短语,形象地说明了由于政治理想而使得内心和鬓发都呈现出一种苍老的状态。这种表达方式既体现了岁月的痕迹,也展现了忠诚和牺牲的精神。
  • “四十拥旄真谢掾,从今更拟郭汾阳”:暗示了作者对自己未来的期望与规划。这里的“四十”可能指的是年龄,而“拥旄”原指指挥军队,后来比喻担任重要职务或领兵出征的意思。通过对比过去的“谢掾”,现在愿意承担更重要的责任和使命,表达了对未来的积极态度。

王世贞的《寿濮游击四十》不仅以其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深刻的文化意蕴受到赞誉,而且通过其精湛的艺术表现力,展现了一个文人的爱国情怀及其对个人命运与责任的深刻思考。对于研究明代诗歌以及历史文化的人来说,这部作品是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