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岁家园倚杖过,剧欢儿辈奈衰何。
寒贪棣萼连枝暖,病怯屠苏半户多。
白屋千家同惨淡,黄冠一老自婆娑。
长安日有维新诏,不必春风到薜萝。
癸未元日过敬美小酌试笔
介绍
《癸未元日过敬美小酌试笔》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共四句,每一句都有其独特的意境与情感。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分析:
一、诗词原文
癸未元日过敬美小酌试笔 【作者】苏辙【朝代】宋
癸未元日至建溪之阳,访陈氏园亭,值其夫人方燕客,因就饮。
主人有园圃,多药草奇木,为州人所罕到者。因各为赋诗以纪之。
予作《建溪园记》,而陈氏以所居名焉。
余尝读陆羽所著《茶经》,乃知东南地暖,广可百里,华夷所同,非独川蜀尔。
盖江南地暖,故茶味不同。建州之北,斗绝入海,往往得异种,若今之北苑、壑源、寿星诸茶,皆造于他州之茶也,故曰:“山泉自云出。”
陈君喜谈古今治乱,善谈论,能辨是非,好施与,喜宾客,其为人深中正,温文敦厚,人皆爱敬之。
时年八十矣。
吾乡有高年而健者曰张仲固,年且八十,犹行如四十许人,闻者皆慕之,以为异人也。
余往见之,则仲固有羸病不能步,其子以策扶持之。
仲固曰:吾昔走马球场,健步如飞,今老矣,不复能然。然吾心未尝一日忘此。
顾谓其子曰:吾年八十,而志气常如少壮,岂非所谓“老当益壮”者耶?
又谓其子曰:某少时读书于南都,从先生游者数十百人,后皆散去。
今其弟子刘几复从吾游于闽越之间,吾甚喜之。
吾学既穷乎古先,又未能有所用。吾所至游,未尝忘书。
或劝之曰:“子不遇明主,宜早还乡里。”
仲固曰:“吾幸生太平之时,遭值圣明,使吾得尽展所学于朝廷,虽死何憾?”其意气慷慨如此。
于是饮酒相属,乐而罢去。
时岁在壬午,余以己丑岁过漳州,陈君方居郡治之东偏。
是日,郡守王公来谒郡庙,亦坐饮于陈氏园中。
郡守欲识陈君之为人,余为致意焉。
郡守曰:某闻陈君有道义文章,士类归仰,而久不见称于世,岂亦有失于时邪?
陈君笑曰:夫学者有本,其在于身,则道义文章而已矣;其在于世,则功名富贵而已矣。
君子处身则斯二者备,而世之人未有以测之也。君子之于功名富贵也,苟得其分而有以养之,非特无患而已,而何有于得失乎?
是以君子虽至于显荣富贵而乐之,不以累其心,而况富贵之未至而求之以为利者哉!故君子之道可以终身而无不成,而富贵之与贫贱,非有择而然者也。
郡守曰:诚哉是言也!
陈君之为人心地光明正大,所为如是,信夫!
二、诗句解读
甲辰晦,雷声注雨 —— 这里指的是诗人在癸未年的除夕夜(即农历十二月最后一天)听到雷声并伴随着雷声下雨了。这种自然现象通常象征着新的一年的开始。
三、作品鉴赏
《癸未元日过敬美小酌试笔》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色画卷以及人物性格画像。诗中的主人公陈氏通过自己的行为和态度展示了他的人格魅力和人生哲学。例如,他不仅拥有丰富的知识,而且在对待生活的态度上显示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精神。
《癸未元日过敬美小酌试笔》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象的诗篇,也是对人物品格和人生观的一种深刻体现。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知识的尊重,同时也能够体会到陈氏那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