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临淮竹园

李侯高馆逼云孤,翠竹弥空赤日无。
一自六师烦受赈,不妨三径久从芜。
清商似逗黄金缕,上客曾夸碧玉壶。
唤作长矛三十万,紫薇诗调似官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李临淮竹园》是明代著名诗人王世贞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不仅体现了王世贞深邃的诗风,也反映了明代社会的某些侧面。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介绍和解析:

  1. 作者简介
  • 王世贞(1526—1590),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是明朝太仓(今属江苏太仓)人。王世贞是一位文学家,也是一位杰出的官员。他的一生仕途起伏,曾中进士,官至南京刑部尚书。
  1. 诗歌原文
    李侯高馆逼云孤,翠竹弥空赤日无。
    一自六师烦受赈,不妨三径久从芜。
    清商似逗黄金缕,上客曾夸碧玉壶。
    唤作长矛三十万,紫薇诗调似官粗。

  2. 诗意赏析

  • 高馆孤峙:描绘了一座高耸入云的豪华馆舍,突显主人的地位与气派。
  • 竹影苍茫:以“翠竹弥空”形容竹林茂密到仿佛可以与天空相接,形成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
  • 赈济之难:“一自六师烦受赈”暗示因战争或灾害频繁救济导致的乡村荒废。
  • 三径荒废:表明尽管官府频繁救济,但乡村仍显得荒芜,反映出一种社会现实的无奈。
  • 雅宴之盛:“清商似逗黄金缕,上客曾夸碧玉壶。”描写了一场奢华的宴会场景,宾客们在宴会上赞美着美酒和美食。
  • 武器之威:用“唤作长矛三十万”来比喻军队的强大,同时也可能隐喻政治上的强硬或军事上的压迫。
  • 诗歌风格: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力度,通过具体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一个复杂而矛盾的社会现实,既有壮丽的自然景观,也有深刻的社会批判。

《李临淮竹园》不仅是王世贞个人文学成就的体现,更是明代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理解,不仅可以欣赏到古典诗词的艺术魅力,也能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古代历史与文化的独特之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