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徐少卿

八年方把袂,万里只含情。
已自忘颜面,犹能记姓名。
深杯照落日,寒叶动秋声。
独愧飞蓬影,飘飘过此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逢徐少卿》是明代方郑作的作品,一首充满情感与意境的诗歌。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作者背景:方郑作,字子远,号紫岩,明代著名文学家,他的诗作多表现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与感慨,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 作品特色:方郑作的诗歌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擅长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意象,传达出一种超越时空的情感共鸣。
  1. 诗歌原文
  • “八年方把袂,万里只含情。”
  • “已自忘颜面,犹能记姓名。”
  • “深杯照落日,寒叶动秋声。”
  • “独愧飞蓬影,飘飘过此生。”
  1. 诗歌赏析
  • 情感表达:《逢徐少卿》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深深的怀念和不舍之情。诗中“八年方把袂”反映了长时间的分离与思念,而“万里只含情”则展现了即便在漫长的距离中,依然怀揣着深情厚意。
  • 意象运用:诗中“深杯照落日”和“寒叶动秋声”等意象,生动地描绘了季节的变迁和时间的流逝,同时也寓意着人生的无常和历史的沉淀。
  • 哲理思考:诗的后几句,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独愧飞蓬影,飘飘过此生”暗示了生命的短暂和飘忽不定,以及对人生旅途的感慨。
  1. 诗歌创作背景
  • 《逢徐少卿》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的个人经历有关。诗中的“徐少卿”可能是诗人在某个重要时刻所遇到的一位朋友或者前辈,两人之间的交往给诗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 艺术特色
  • 方郑作在这首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使得诗歌层次丰富,含义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诗人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也反映了自身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崇敬。
  1. 文化意义
  •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友情被视为一种崇高的精神财富。方郑作的《逢徐少卿》不仅体现了个人对友情的珍视,也可能反映出当时文人阶层对社会伦理和道德规范的重视。

《逢徐少卿》不仅是方郑作文学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珍品。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深厚的情感世界、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