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山访李孟芳

下帆寻旧泊,投暝识岩扉。
径寂疑为客,灯明宛似归。
随风群木响,欲雨一峰微。
无计偕君隐,空嗟握手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虞山访李孟芳》是明代诗人王人鉴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傍晚时分造访友人李孟芳的情景,充满了诗意和情感的流露。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1. 作者介绍:王人鉴,字德操,号居节,明苏州府长洲人,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学家。王人鉴少年时期就学于诗,他的才华得到了当时文人的赞赏。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在明朝广为流传,还被后人传颂。
  2. 创作背景:关于《虞山访李孟芳》的创作背景,并没有确切的历史记载。但根据诗中的情感表达来看,它可能是王人鉴在其人生旅途中,对于友情的珍视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感悟的产物。
  3. 主题思想:诗中通过描写夕阳西下时寻访友人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切思念和对自然景色的热爱。这种情感的抒发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渴望交流的心情,同时也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4. 艺术特色:王人鉴的诗歌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词句优美,意境深远。《虞山访李孟芳》就是其中的佳作之一。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情感的真挚表达,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一种宁静而又深沉的美。
  5. 文化影响:王人鉴的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他的作品中蕴含的哲理和美学观念,至今仍然对读者有着启发和影响。尤其是《虞山访李孟芳》,作为其代表作之一,更是成为了后人学习和研究的对象。
  6. 后世评价:《虞山访李孟芳》不仅仅是一首诗歌,它还代表了明代文人的一种生活态度和文化追求。王人鉴通过这首作品,展现了他对友情、自然和人生哲理的理解与思考。

《虞山访李孟芳》不仅是王人鉴的一篇文学作品,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它以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一幅美丽的江南山水画卷,让人们在阅读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那份宁静与美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