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沈少宰予告归省

水镜冰壶照玉堂,清时霖雨正相望。
一封何事陈乌鸟,双佩俄看解凤皇。
寿酒杯添仙掌露,彩衣身染御炉香。
麒麟双美真堪画,到处江湖系庙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沈少宰予告归省》是明代诗人王弘诲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该诗通过对沈少宰的描绘和对朝廷现状的反思,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不满以及对于个人自由的渴望。以下是对该文学作品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
  • 王弘诲,字少传,号忠铭,是明广东琼州定安人,嘉靖四十四年进士,选庶吉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他的仕途经历了海瑞廷杖下诏狱和张居正当国等重大事件,这些经历在他的诗歌创作中有所体现。
  1. 诗歌原文:《送沈少宰予告归省·其一》的原文如下:
水镜冰壶照玉堂,清时霖雨正相望。  
一封何事陈乌鸟,双佩俄看解凤皇。  
寿酒杯添仙掌露,綵衣身染御炉香。  
麒麟双美真堪画,到处江湖系庙廊。  

这首诗以简洁而有力的语言展现了一幅官场生活图景。首联“水镜冰壶照玉堂,清时霖雨正相望”通过比喻表达了朝廷清明的政治环境以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状态。颔联“一封何事陈乌鸟,双佩俄看解凤皇”则揭示了官场中的权谋斗争和名利诱惑,反映了作者对这种表面的繁华背后的虚假和虚伪的批评。颈联“寿酒杯添仙掌露,綵衣身染御炉香”描绘了贵族生活的美好,同时也暗喻了政治权力的腐蚀作用。尾联“麒麟双美真堪画,到处江湖系庙廊”则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以及对现实无奈的感慨。

  1. 主题思想
  • 批判现实:通过描写沈少宰的离去,王弘诲表达了对当时官场黑暗和官场文化的批判。他认为官场中的权谋斗争、名利诱惑和政治腐败是导致社会不公和人民困苦的根源。
  • 个人情感:诗中也流露出诗人对个人自由和理想的追求。在官场压力之下,他渴望能够摆脱束缚,过一种简单而真实的生活。
  1. 艺术特色
  • 意象丰富:王弘诲善于运用丰富的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例如,他将朝廷比作明亮的镜子,将大自然比作霖雨,这些都是极具象征意义的意象。
  • 语言精炼:整首诗歌语言简练而富有力度,每一个词语都经过精心挑选,使得整首诗歌既富有诗意又不失深刻内涵。
  1. 文化价值
  • 王弘诲的这首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是研究明代政治文化的重要文献。它反映了明代官场的真实面貌以及文人的思想情感。
  • 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从而更全面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

《送沈少宰予告归省》不仅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是了解明朝官场文化的重要窗口。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从而更全面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