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集杜句

匣琴流水自须弹,隐几萧条戴鹖冠。
看弄渔舟移白日,漫劳车马驻江干。
黄莺过水翻回去,白鹭群飞大剧乾。
乘兴杳然迷出处,强移栖息一枝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舟中集杜句》是明代诗人王弘诲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作者王弘诲的生平经历紧密相关。王弘诲,字少传,号忠铭,是明广东琼州定安人。他是一位进士出身的官员,曾官至南京礼部尚书。王弘诲在嘉靖四十四年(1565)考中进士,并在仕途上有所作为,曾参与撰写了《天池草》和《尚友堂稿》等作品。

诗的原文如下:

匣琴流水自须弹,
隐几萧条戴鹖冠。
看弄渔舟移白日,
漫劳车马驻江干。
黄莺过水翻回去,
白鹭群飞大剧乾。
乘兴杳然迷出处,
强移栖息一枝安。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优美的江边景色。首句“匣琴流水自须弹”意味着诗人坐在船上弹奏着匣琴,随着流水之声自得其乐。次句“隐几萧条戴鹖冠”则展现了诗人隐居的生活状态,头戴鹖冠,形象地传达了一种高洁不羁的文人风骨。第三、四句通过描写渔舟和白日的情景,进一步营造了一种闲适的氛围。第五、六句“黄莺过水翻回去,白鹭群飞大剧乾”则通过自然界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喜爱。最后两句“乘兴杳然迷出处,强移栖息一枝安”则反映了诗人在大自然中寻找灵感,尽管有些迷茫但也找到了归宿。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内心的平静。

《舟中集杜句》不仅展现了明代诗人王弘诲的文学创作才能,还体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独到见解和深刻感悟。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明代诗歌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