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方伯李宪长邀游三笠孤山赋此谢之

使君高兴动幽岑,佛国诸天遍一临。
遂有管弦惊伎俩,故令风雨暗岩林。
白云堂上客初醉,和靖祠前漏已深。
嬴得烟霞共归去,竹床清梦怯单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任方伯李宪长邀游三笠孤山赋此谢之》是明代文征明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好友的感激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在山水之间寻找心灵寄托的心境。下面是这首诗的原文:

三笠孤山秀且奇,何年结屋傍烟溪。
石床夜坐清无寐,木枕朝眠白有思。
水色天光交一气,风声涛浪杂千悲。
任公相待真知己,为我留题满翠微。

以下是这首诗的详细解析:

第一联:描绘三笠孤山的自然风光

“三笠孤山秀且奇”描述了三笠孤山秀丽而奇特的自然景观。这里的“三笠”可能是指山的形状或地貌特征,给人以神秘和独特之感。

第二联:表达与好友共度时光的美好体验

“何年结屋傍烟溪”反映了诗人与好友李宪长共同生活的情景,他们选择在风景优美的三笠孤山旁结庐而居,享受宁静的自然氛围。这两句通过“何年”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珍惜。

第三联:抒发对自然之美的感受

“石床夜坐清无寐,木枕朝眠白有思”描绘了诗人在三笠孤山中夜晚石床上静坐冥想的场景,以及早晨醒来时被自然之美所感动,思绪万千。这里的“石床”、“清无寐”和“白有思”分别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第四联:表达与好友共同欣赏自然美景的感受

“水色天光交一气,风声涛浪杂千悲”描述了诗人与好友一同观赏三笠孤山周围水域的壮丽景色,感受大自然的宏伟和壮阔。这里的“水色天光交一气”和“风声涛浪杂千悲”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感受和内心的变化,既有宁静又有感慨。

第五联:表达与朋友相聚的喜悦和感激之情

“任公相待真知己,为我留题满翠微”最后两句则是对好友李宪长的感谢。这里用“任公”来指代李宪长,表达了诗人对李宪长的尊敬和感激之情。同时,“为我留题满翠微”意味着诗人在三笠孤山中的所见所感被好友记录下来,成为珍贵的文化遗产。

《任方伯李宪长邀游三笠孤山赋此谢之》是一首充满山水情趣和人文情感的诗歌,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