樵山会讲学者四人方西樵邓敬所何古林与予时甘露连降于紫云楼之松者三日方西樵有诗乃续而赓之

大渊之岁,厥月惟玄。
泰风肇扬,于昭朗宣。
方叔元老,寔秉斯虔。
感我良朋,翕至后先。
于以共约,于樵之巅。
于以会之,于石之泉。
方叔敬德,冲和有融。
上帝监尔,精明幽通。
不虫不瘁,先兆于松。
甘露溶溶,紫云葱葱。
爰降爰注,于公之宫。
有孚我朋,类银其从。
甘露连连,有盈三日。
既渥既足,维松维乔。
感我良朋,于焉逍遥。
甘露连连,有盈三日。
既渥既同,惟心惟一。
感我良朋,于焉丽泽。
同德之磋,如气之和。
同德之涵,如露之甘。
君子之孚,君子之祉。
何以侑之,德音孔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这是一首题为《紫云楼记》的诗歌,作者是清代诗人方东树。这首诗描述了在一次雨后的夜晚,在紫云楼上,四位学者(方西樵、邓敬等)聚在一起讨论学问的情景。他们在这座松林下坐了很久,直到第三天早晨才结束。

《紫云楼记》的背景设定在一个虚构的地方——紫云楼。这是一座传说中的建筑,据说它坐落在一片茂密的森林之中,被雨水覆盖了一整天后,只有松树在雨后的阳光中显得格外明亮和生机勃勃。方西樵等人在此处进行学术交流,并留下了这首诗作为纪念。

在这首诗歌里,作者通过描绘紫云楼及其周围的自然环境,展现了学者们聚在一起探讨学问的场景。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人们对于知识、文化和学术的关注与追求。这是一篇充满诗意和哲理的文章,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