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雨山寄莲花

秋风吹皱银塘水,小雨芙蓉不胜洗。
谁拣新红折得来,不怕绿芒伤玉指。
烟丝有恨自悠扬,相惹相牵短复长。
双头并作幽修语,一夜露痕黄粉香。
我有银瓶秋水满,君心不似莲心短。
绿房结子为君收,种向明年应未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徐雨山寄莲花》是一首元末明初的诗歌,由王彝创作。诗中描绘了秋风、银塘水与莲花的景象,并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秋天的景色和诗人对莲花的情感交流。下面将详细介绍文学作品:

  1. 作者介绍
  • 王彝是明朝时期的杰出派诗人。其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王彝的诗歌以其深邃的思想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而受到赞誉。他在文学领域的成就可以追溯到其早期的诗词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他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独特见解。
  1. 原文节选
    秋风吹皱银塘水,小雨芙蓉不胜洗。谁拣新红折得来,不怕绿芒伤玉指。烟丝有恨自悠扬,相惹相牵短复长。双头并作幽修语,一夜露。

  2.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徐雨山寄莲花》中的许多意象都非常生动,如“秋风吹皱银塘水”利用视觉和触觉相结合的形象,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又带有些许凉意的湖边。
  • 情感表达:诗歌通过细腻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莲花的深厚情感,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自然美的追求和欣赏。
  • 结构布局:整首诗歌的结构紧凑,语言简练。每句诗都紧扣主题,层层递进,最终达到了情感上的高潮。

《徐雨山寄莲花》不仅是王彝诗歌创作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珍品。它以简洁的文字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秋日画卷,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徐雨山寄莲花》不仅是王彝个人文学成就的体现,也是中国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值得每一个爱好文学的人细细品味和深入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