鬒发尽白雪垂肩,玉颜桃花如少年。
人言世事了不对,坐中往往爱逃禅。
一朝寻仙游五岳,踏穿芒鞋不停脚。
朝登快阁挹流霞,暮宿云房捣灵药。
会言曾见裴庆父,弃妻走入真人府。
卧处草深三尺余,每入空山骑饥虎。
陌上忽逢铜鼓张,一片青毡单掩阳。
暝归岩洞抱龙宿,腥涎满身闻异香。
大岳人传大造化,夜走深山及奔马。
人问真言一字无,只把圆圈手中画。
后来作者张雪樵,雪山枯坐影萧萧。
自云参透元宫事,已见三花顶上飘。
龙宫主人杨伯雨,啬精炼形如处女。
百尺梯桥万丈潭,携至希夷讲经处。
七星岩下张光明,施药归来眼倍青。
怪松无枝洞底黑,日日鞭龙上太清。
大聂小聂见最晚,气爽神清意诞散。
半榻山云千卷书,相过一饱黄精饭。
归来招予早避名,人间寂寞道初成。
盘陀石上跏趺坐,固守虚无专养婴。
杨山人寻仙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杨山人寻仙歌》是明朝诗人王问创作的诗。下面将对该文学作品进行详细介绍:
- 作品背景和作者介绍
- 作者简介:《杨山人寻仙歌》的作者是王问,明代诗人,他的生平和创作风格在文学领域具有重要地位。
- 创作时期:这首诗是在明朝时期创作的。
- 文学地位:《杨山人寻仙歌》不仅是王问个人的代表作之一,也代表了明朝诗歌的一种独特艺术风格。
- 作品内容概述
- 开篇描绘:诗的第一句“鬒发尽白雪垂肩,玉颜桃花如少年”,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杨山人尽管年纪已高但依然有着青春容颜的生动形象。
- 人生态度:诗中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态度,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一种反思和批判。
- 寻仙旅程:描述了主人公杨山人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决定踏上寻找仙道的旅程,他游历五岳,跋山涉水,最终在深山之中得到了一些修炼的秘诀,体现了对生命意义探索的渴望。
- 艺术特色分析
- 语言风格:该诗的语言清新自然,充满诗意。
- 象征意义:通过对杨山人形象的塑造,诗中的主人公成为了追求精神解脱与自我超越的象征。
- 意境营造: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入的心理描写,构建了一个既真实又超脱的艺术世界,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 历史影响及评价
- 历史地位:《杨山人寻仙歌》在明诗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被后世学者和读者所推崇。
- 文化价值:作为一首反映明代文人生活哲学和精神追求的作品,它对于研究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心理具有重要意义。
- 教育意义:在今天的教育和文化传播中,这首作品仍然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能激发人们对于传统美德和个人修养的思考。
《杨山人寻仙歌》不仅是明代诗歌的一个典范,也是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跨越时间的限制,继续对现代人产生着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