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别雪鳞鳞,重来及仲春。
马能穿绿竹,鹤亦认乌巾。
山沼松舟小,春茶石灶新。
鹿门堪避俗,他日愿为邻。
过方丈园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探索古典韵味——《过方丈园亭》
《过方丈园亭》是明代诗人王稚登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不仅展示了王稚登对自然美景的细腻观察,更通过其独特的艺术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追求。
诗中的“旧别雪鳞鳞,重来及仲春”两句,描绘了作者在仲春时节重返此地的情景。”雪鳞鳞”形容了春天初雪后的景象,而”重来及仲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转的感慨以及与旧地重逢的喜悦。这种对比不仅增添了诗句的艺术魅力,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动态变化之美。
诗中的“马能穿绿竹,鹤亦认乌巾”更是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这里的“马能穿绿竹”,可能寓意着自然界中生物的生机勃勃与和谐共存;而“鹤亦认乌巾”则可能是诗人在欣赏自然的同时,也不忘自己的文人身份。这种人与自然的互动,体现了诗人对于简朴生活的追求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诗的结尾“鹿门堪避俗,他日愿为邻”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远离尘嚣、寻求宁静生活的愿望。这里的“鹿门”可能指的是一种理想化的生活状态,而“他日愿为邻”则展现了诗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这种愿望不仅反映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精神境界的追求。
《过方丈园亭》作为一首描绘诗人重访旧地时所见所感的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读者提供了一次深入了解古代文学的机会。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致观察,更通过其对生活的态度和对未来的向往,传递了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