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六夜长安步月简朱少傅

少年场上立黄昏,一片归心不可言。
月到今宵微有魄,人从何处正消魂。
桃花骑出胡名马,竹叶携来鲁上尊。
只隔一重灯影里,布衣那敢扣朱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正月十六夜长安步月简朱少傅》是唐代诗人苏味道的一首五言古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1. 诗歌原文与翻译

- 原文:

十五夜月色正圆,
中庭列烛笑相鲜。
光焰万丈照幽暗,
影落杯盘清似仙。

- 译文:

元宵之夜的月亮格外明亮,
庭院中央点燃的蜡烛闪烁着光芒。
月光照耀着阴暗的地方,
影子落在杯子和盘子上,宛如仙境。

2.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元宵夜晚的美丽景象。首句“十五夜月色正圆”便为全诗奠定了基调,描绘了元宵佳节时明亮的月亮。接下来,“中庭列烛”展现了庭院里点满蜡烛的温馨场景,而“笑相鲜”则传达了节日氛围中的欢乐与热闹。最后一句“光焰万丈照幽暗,影落杯盘清似仙”则是对前文景象的具体描绘,强调了月光的明亮与清澈,仿佛能映照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

3. 文化背景与意义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唐朝时期的长安城,元宵节作为一年中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此时城市充满了欢声笑语与灯火辉煌。诗人通过这首诗向读者展示了当时元宵节的盛况,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珍惜。在古代文人的心中,元宵节不仅是一个庆祝的时刻,更是一个表达情感、寄托思念的文化载体。

通过对《正月十六夜长安步月简朱少傅》这首诗的解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欣赏古典文学的魅力,也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古人对于节日的独特感受和表达方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