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萧邦镇之横州守

曾于同榜识英贤,忽忽于今二十年。
一铗饱知霜剑利,五花新试越罗鲜。
清如阅道还携鹤,宽似文饶不用鞭。
从此横州应有颂,满城明月照人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萧邦镇之横州守》是唐代诗人王缜所作。以下是对这首古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王缜,字子安,长安人,唐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的作品广泛流传,尤其在诗歌方面有极高的成就,被后人誉为“诗中之龙”。他的诗多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感,风格清新脱俗,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使作品充满哲理和艺术魅力。
  2. 原文节选:这首诗的原文如下:“曾于同榜识英贤,忽忽于今二十年。一铗饱知霜剑利,五花新试越罗鲜。”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友情和对其未来的美好祝愿。
  3. 赏析要点:王缜在这首诗中巧妙地使用了典故与象征,如“霜剑”象征着坚贞不屈的品质,而“越罗”则代表着富贵与华丽。通过这些意象,诗人传递了对友人政治生涯的肯定和对未来成功的祝福,同时也流露出对友人个人品格的赞赏。
  4. 背景知识:这首诗写作时,正值唐王朝由盛转衰之际,国力衰弱,内忧外患不断。王缜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和对友人才能的认可,希望其能在外施展才华,为国家带来和平与繁荣。
  5. 艺术特色:王缜的诗歌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情感真挚而细腻。他在诗中所运用的象征和暗喻,使得整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意味。通过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观察,王缜展现了其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深刻的人生感悟。
  6. 影响评价:王缜的这首诗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深邃的思想内容和精湛的艺术形式,使他的作品成为后世学者研究和学习的宝贵资料。王缜的诗作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至今仍被广泛传颂,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看出《送萧邦镇之横州守》不仅是一首表现诗人对友人政治前途的美好祝愿的诗歌,更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王缜通过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观察,展示了其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深刻的人生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