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堂对月

夜静北风凉,肃肃天宇净。
皓月起林端,玉堂转清莹。
浮云散层阴,斜汉开明镜。
娟娟万里光,炯炯照方寸。
良夜不易逢,举杯以相庆。
酒酣兴亦长,端坐发孤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玉堂对月》是宋朝诗人范祖禹的作品,这首诗以月光为背景,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美丽。以下是对《玉堂对月》的介绍:

  1. 作者背景:范祖禹是宋代的一位著名文人,他的诗作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以及个人的思想情感。他的文学成就在宋朝时期受到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2. 诗歌内容:《八月十一日夜玉堂对月》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力,描绘了一幅夜晚玉堂中月光照耀的景象。诗中提到“天卷织毫光不隔”,意味着月亮的光芒穿透了天宇,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3. 艺术特色:范祖禹的诗作常常具有浓厚的艺术氛围和深远的意境,这首诗也不例外。《玉堂对月》中的“浮云散层阴,斜汉开明镜”等句子,都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 历史影响:尽管《玉堂对月》作为一首独立的文学作品可能不如其他一些经典之作那么为人熟知,但它仍然承载着宋代文化和文学的深厚底蕴。范祖禹作为宋代的重要文人,其作品对后世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5. 读者评价:历代学者对范祖禹的诗歌有诸多评价。例如,明代王缜在《玉堂对月》的序言中指出,夜深人静时,面对月光,人们往往能够体会到一种超越尘世的宁静和美好。这种体验是难以用言语完全表达的,需要读者自己去细细品味。
  6. 文化价值:从文化的角度看,《玉堂对月》不仅反映了宋人在自然观上的深刻见解,还体现了他们对生活、宇宙乃至人性的感悟。这些感悟穿越时空,至今仍能启发现代人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玉堂对月》不仅是一首描写月光美景的诗歌,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意义和哲学思考。它让人们得以窥见宋代文人的精神世界,感受那个时代的文化气息。通过阅读这样的文学作品,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并从中汲取智慧和灵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