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一峰一览亭

生余当此日,涤目扫昏烟。
掘幸前贤在,高居未有边。
道香原在鼻,银气漫熏天。
颜孔乐何事,闲游岂自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一峰一览亭》是明末清初诗人王夫之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1. 诗歌原文
    生余当此日,涤目埽昏烟。
    掘幸前贤在,高居未有边。
    道香原在鼻,银气漫熏天。
    颜孔乐何事,閒游岂自然。

  2. 诗歌解读

  • 生余当此日:诗人在生时正值这样的时代,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社会的感慨。
  • 涤目埽昏烟:清除眼前的烟雾,意味着净化心灵,寻求精神上的解脱。
  • 掘幸前贤在:庆幸前贤的存在,意味着对历史人物的敬仰。
  • 高居未有边:表示诗人追求高远的境界,没有边界。
  • 道香原在鼻:指闻到了道家的香气,强调了道教文化的影响。
  • 银气漫熏天:银色的气息弥漫天空,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感觉。
  • 颜孔乐何事:颜回和孔子的快乐是什么,暗示了对古代圣人生活方式的思考。
  • 閒游岂自然:闲适的游玩难道不是自然而然的,表达了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1. 诗歌背景
  • 《和一峰一览亭》创作于明代末期,这一时期社会动荡,文人墨客多关注社会现实和个人命运。
  • 王夫之作为明末清初的著名诗人,其作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个人情感。
  1. 文学价值
  • 艺术手法:王夫之在《和一峰一览亭》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银气”不仅指视觉上的色彩,也暗示了精神层面上的净化。
  • 思想内容:诗歌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1. 历史影响
  • 《和一峰一览亭》虽然篇幅短小,但通过简洁的文字展现了深刻的思想和情感,对后世有一定的影响。

《和一峰一览亭》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诗人的内心世界和社会背景。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明朝末期的社会状况和个人情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