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书答舌剑韬

洣水东流岳阜西,鱼书摇问浣花溪。
千峰旧访孤轮月,双脚难拚一寸泥。
大誓馀生闻虎啸,衰年独坐弄驴蹄。
东山只履归何日,草软烟柔一杖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王夫之的《代书答舌剑韬》是一首充满意境与哲理的古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态度和哲学思考的深刻见解。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相关介绍:

  1. 作者简介
  • 作者背景:《代书答舌剑韬》的作者是明末清初的诗人王夫之。王夫之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他对于时代的变迁有着敏锐的觉察和深刻的感受。他的诗作不仅记录了个人的情感体验,也反映了时代的特征和社会的变化。
  • 作品特点:《代书答舌剑韬》作为王夫之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该诗在形式上采用了古体诗的形式,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物情感的描述,展现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审美追求。
  1. 诗歌原文及译文
  • 原文展示:《代书答舌剑韬》的原文如下:“洣水东流岳阜西,鱼书摇问浣花溪。千峰旧访孤轮月,双脚难拚一寸泥。”这四句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深远的自然景观图。“洣水东流”暗示时间的流逝,“岳阜西”则给人以山峦叠嶂的视觉印象,而“鱼书”可能指的是书信,“浣花溪”则是指一处美丽的风景名胜之地。
  • 译文解析:这首诗的翻译需要忠实于原诗的意境和文化背景。译文中应尽量传达出原诗中的自然美、历史感以及作者的情感状态。例如,“千峰旧访孤轮月”,可以译为“千峰万壑,我曾在古老的山间追寻那一轮孤独的月亮”。
  1. 诗歌主题和思想
  • 自然与人生: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引出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自然之美常常被视为超脱尘世的象征,而诗中的自然景色则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如“千峰旧访孤轮月”,可能寓意着人生的孤独与坚持,同时也暗喻着对未来的期许和探索。
  • 哲学思考:王夫之在诗中探讨了人生的价值和使命,“大誓馀生闻虎啸,衰年独坐弄驴蹄”反映了他对生命无常的认识和对晚年生活的感悟。这种对生死、荣辱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1. 艺术特色和影响
  • 艺术手法:《代书答舌剑韬》在艺术表达上具有一定的特色。其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来抒发诗人的情感和哲思。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王夫之在诗歌创作上的匠心独运,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紧密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 历史地位:这首诗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它不仅展现了王夫之的文学才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为后世学者提供了研究明代诗歌和文人心态的重要资料。

王夫之的《代书答舌剑韬》不仅是一首具有很高文化价值的古诗,也是理解中国古代文人心态和哲学思想的重要文献。读者在欣赏这首诗时,不仅可以领略到其优美的语言和深邃的内涵,还可以从中汲取生活的智慧和人生的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