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安人挽诗

幽兰自着花,菖蒲自成节。
激流难久生,溪风易吹折。
夙昔兰闺英,金韬送远道。
历历视明星,悠悠思春草。
春草生有时,黄尘飞不已。
白玉忍蒙沙,清流怨何驶。
上有龙标月,下有沅江水。
沅水自东流,梧云向南开。
蒲花生石上,芳节待归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胡安人挽诗,即明代诗人王夫之所创作的《幽兰自著花》,是一首充满诗意的挽歌。下面将从作品背景、内容与艺术特色几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1. 作品背景
  • 作者介绍:王夫之(1619年—1692年),字子美,号姜斋,湖南善化县人。他是中国明末清初著名的学者和诗人,尤以哲学思想见长,其著作《周易外传》和《黄书》影响深远。
  • 创作时间:该挽诗的创作时间不详,据记载为明代末期。
  1. 主题内容
  • 自然意象:诗中多次出现“幽兰”、“菖蒲”等自然植物,象征着高洁和坚韧。通过这些植物的生长和变迁,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和对其生前品格的赞美。
  • 人生感慨:诗中还体现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例如:“激流难久生,溪风易吹折。”这两句诗描绘了生命的脆弱和无常,反映了作者对生命流转的无奈和感慨。
  1. 艺术特色
  • 修辞手法:王夫之以简洁有力的语言,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等修辞手法,如“激流难久生,溪风易吹折”不仅描述了自然界的景象,也隐喻了生命的短暂和脆弱。这样的修辞使得整首诗富有画面感和深刻的哲理意蕴。
  • 情感表达:王夫之在这首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传达了深厚的情感。无论是“幽兰自著花”还是“菖蒲自成节”,都在无形之中寄托了对逝者的敬仰和对生者的慰藉。

胡安人挽诗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段历史和文化的记忆,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哲理内涵,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不仅能够深入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还能从中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