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尽有会而作

春生情未极,序改心难为。
俯仰各有会,踟蹰良在兹。
初暾耀幽砌,夕风鸣远枝。
清畅遥天感,迟回碧云期。
胡然屡天损,耿尔视星移。
逝川非昔叹,岐道有馀悲。
空霄难仰问,圆规无返曦。
雄剑不偶合,雍琴长自疑。
怀袖有瑶草,将为赠者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春尽有会而作》是晋末宋初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首五言诗,通过具体的生活情景和人物心理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贫困与生活的深刻感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背景
  • 作者简介:陶渊明(365年—427年),字元亮,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杰出的诗人、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田园诗人”。他出生于一个仕宦家庭,却因不满官场腐败和社会黑暗,毅然决然地选择归隐。他的诗歌以自然为师,追求一种朴素无华而又意境深远的艺术风格。
  • 创作时间:此诗创作于晋末宋初,这一时期的社会动荡不安,政治黑暗,民不聊生,诗人身处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深感世态炎凉,遂借酒浇愁,抒发自己的感慨。
  1. 诗歌原文
  • 旧谷既没,新谷未登;颇为老农,而值年灾。日月尚悠,为患未已。登岁之功,既不可希,朝夕所资,烟火裁通。旬日已来,始念饥乏,岁云夕矣,慨然永怀,今我不述,后生何闻哉!弱年逢家乏,老至更长饥。菽麦实所羡,孰敢慕甘肥?惄如亚九饭,当暑厌寒衣。岁月将欲暮,如何辛苦悲!
  1. 诗歌鉴赏
  • 直抒胸臆:《春尽有会而作》一诗通篇直抒胸臆,写其所感和所思。诗人通过描述自己在贫困中的无奈以及面对困境时的心境变化,真实地再现了一个时代的社会状况和人们的苦难生活。
  • 艺术特色:这首诗的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厚,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绘反映出深刻的思想内涵。诗中运用了许多比喻和象征手法,使得整首诗歌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思考,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春尽有会而作》作为陶渊明的代表作品之一,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在文化和思想上都有着深远的影响。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同时也能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