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鬘除夕

相移不觉春前岁。相连不断风前泪。泪已到今残。乾坤醉梦闲。
紫山横白霭。幂历天如海。花月有时新。难留霜鬓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菩萨鬘除夕》是明朝末期至清朝初年,湖南衡阳的诗人王夫之创作的一首作品。这首诗以其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王夫之,字而农,号姜斋、夕堂、一瓢道人、双髻外史,明末清初湖南衡阳人。他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其学问涉及经史诸子、天文历法、文学等众多领域。王夫之中年一度改名壶,字而农,号姜斋、夕堂、一瓢道人、双髻外史。南明永历时任行人司行人。旋归居衡阳石船山。永历政权覆灭后,曾匿居瑶人山区,后在石船山筑土室名观生居,闭门著书。自署船山病叟,学者称船山先生。

  2. 诗歌原文:《菩萨鬘除夕》原文如下:
    相移不觉春前岁。相连不断风前泪。泪巳到今残。乾坤醉梦閒。
    紫山横白霭。幂历天如海。花月有时新。难留霜鬓人。

  3. 诗歌注释及赏析:这首诗以除夕为题,通过描绘除夕夜晚的景象和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思考。诗中“相移不觉春前岁”表达了时光匆匆,岁月如梭的感受;“相连不断风前泪”则揭示了诗人内心对于离别、思念之情的无奈与哀伤;“乾坤醉梦閒”则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无力感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菩萨鬘除夕》不仅作为一首诗歌本身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其所蕴含的思想和情感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首诗展现了作者深邃的情感世界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研究,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能够从中汲取生活的智慧和灵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