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客南雄

寂寞江城晚,依依独立时。
回风低雁鹜,返照散旌旗。
家在无人问,愁来只自知。
几回挥涕泪,忍诵《北征》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戊戌客南雄》是元末明初诗人王佐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不仅体现了王佐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历史现象。下面将详细介绍《戊戌客南雄》:

  1. 作者简介
  • 王佐,字彦举,元末明初广东南海人。与孙蕡齐名,结诗社于南园,开抗风轩以延一时名士。他的诗歌在当时享有较高的声誉,与孙蕡并称。在元末何真掌书记期间,他劝何真降明。洪武六年,王佐被征为给事中,因不乐枢要,乞归。他的作品包括《听雨轩集》《瀛洲集》等。
  1. 作品原文
    寂寞江城晚,依依独立时。
    回风低雁鹜,返照散旌旗。
    家在无人问,愁来只自知。
    几回挥涕泪,忍诵《北征》诗。

  2. 作品赏析

  • 意境深远:《戊戌客南雄》通过描绘一幅江城晚景图,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寥。诗句中的“回风低雁鹜”和“返照散旌旗”不仅形象地描绘了自然景色,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 情感深沉:诗中的“家在无人问”反映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亲人的牵挂。而“愁来只自知”则揭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忧愁和孤独。
  • 艺术手法:整首诗运用了平实的语言和简洁的笔触,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的内心感受。这种简洁而富有内涵的表达方式,使得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1. 创作背景
  • 这首诗创作于元末明初时期,当时的社会正处于动荡和变革之中。诗人王佐身处这样一个时代,内心充满了忧虑和不安。因此,他在诗中表达了对自己身世的思考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 此外,王佐与其他文人结诗社,开抗风轩以延一时名士,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元末文人的生活状态和他们的文化追求。

《戊戌客南雄》不仅是王佐的一首诗作,更是一部蕴含着丰富历史和文化内涵的作品。通过对其原文的翻译、赏析、注释和朗读等,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及其背后的历史背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