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剑公书斋

傍宅馀三亩,藏书尚一丘。
地中分水正,屋角引门幽。
鸟语来初日,山形入小楼。
坐深惬怀抱,庭草自忘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薛剑公书斋是明朝诗人王邦畿的一首诗作,这首诗以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宁静而雅致的书斋环境。以下是关于这首诗及其相关方面的介绍:

  1. 作者简介
  • 王邦畿,字伯厚,号西樵,江苏太仓人,明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作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活深刻的感悟。
  • 王邦畿的诗歌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尤其是他那些反映现实生活和抒发个人情感的诗作,至今仍被广泛传颂。
  1. 诗歌原文
  • 傍宅馀三亩,藏书尚一丘。地中分水正,屋角引门幽。鸟语来初日,山形入小楼。坐深惬怀抱,庭草自忘忧。
  1. 诗意解析
  • 诗中的“傍宅余三亩”指的是书斋周围有三亩地的空间,虽然面积不大,但足以容纳大量的书籍。
  • “藏书尚一丘”则表达了主人对于收藏书籍的热情,他认为书籍如同小丘陵一般重要。
  • “地中分水正,屋角引门幽”描绘了书斋内部的布局,暗示着书斋设计精妙,既实用又美观。
  • “鸟语来初日,山形入小楼”展现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状态,书斋成为了观鸟听鸟鸣的理想场所。
  • “坐深惬怀抱,庭草自忘忧”表达了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读书、思考的满足感,以及庭园中的草儿带来的平静与安逸。
  1. 艺术特色
  • 诗歌的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出作者的情感。
  • 使用了比喻和象征等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 整体上,这首诗展示了明代诗人对自然环境的热爱以及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薛剑公书斋不仅是一个物理空间,更是一个充满文化氛围的艺术之地。王邦畿通过这首诗传达了一种对自然的向往和对生活的哲思,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知识的追求和对简朴生活的热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