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活残子

不惑君能否,时年与圣同。
命长多病后,心贵寡营中。
喜睡天成懒,扶筇世拟翁。
明年丹药熟,行步快如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寿活残子》并非文学作品,而是明朝王邦畿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将对该诗进行详细解读:

  1. 作者介绍:《寿活残子》的作者是王邦畿,字隼父,号罗浮,明末清初时期的诗人。王邦畿在诗歌创作上有着深厚的基础和独到的见解,其作品多反映了他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感受和思考。《寿活残子》作为其代表作之一,不仅体现了他的个人风格,也展示了当时文人的心态和情感。

  2. 诗歌原文:《寿活残子》全文如下:不惑君能否,时年与圣同。命长多病后,心贵寡营中。喜睡天成懒,扶筇世拟翁。明年丹药熟,行步快如风。这首诗以其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吸引了无数读者。王邦畿通过这首五言律诗,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疾病缠身后的感慨以及追求简朴生活的向往。

  3. 诗歌鉴赏:《寿活残子》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物状态的描绘,展现了一个隐逸诗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风貌。诗中的“不惑君能否”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境遇的淡然态度;“命长多病后”则透露出岁月流逝带来的感慨;“心贵寡营中”则揭示了诗人对于内心世界的珍视和追求。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明代文人精神世界的独特窗口。

  4. 文化背景:《寿活残子》的创作背景是明末清初这个动荡的时代,王邦畿在这样的环境下,选择了隐居生活,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这一时期,社会变革剧烈,文人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而王邦畿能够保持内心的平和与独立,通过诗歌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这种坚持和勇气值得敬佩。

《寿活残子》不仅是王邦畿个人的杰作,也是研究明朝文人生活、思想状态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和个人的精神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