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八月十四夜望月书怀

经年别梦到于今,犹隔清光一夜心。
金殿桂香攀不远,玉楼人影望偏沉。
有期思比无期切,既见情如未见深。
翘首中天已如昼,不妨饮醉大声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己亥八月十四夜望月书怀》是明朝诗人王邦畿的作品。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和朋友的思念,还透露出作者在特定时刻的情感状态和生活哲理。下面将具体解析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 经年别梦到于今,犹隔清光一夜心。金殿桂香攀不远,玉楼人影望偏沉。有期思比无期切,既见情如未见深。翘首中天已如昼,不妨饮醉大声吟。
  1. 作者简介
  • 明末清初:王邦畿生活在明朝末年,进入清朝时期,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剧烈动荡。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王邦畿的创作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与人们的心理变迁。
  1. 作品内容分析
  • 情感表达:诗的前两句“经年别梦到于今,犹隔清光一夜心”抒发了诗人对远方亲人朋友深深的怀念之情。诗人通过“经年”和“犹隔清光一夜心”来表达时间的流逝和距离感所带来的心理影响。
  • 意象描绘:诗人通过“金殿桂香”、“玉楼人影”等意象,构建了一种梦幻而神秘的氛围。这种使用神话色彩的比喻,增加了诗歌的意境美,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思考。
  • 哲理探讨:诗中的后两句“有期思比无期切,既见情如未见深”表达了一种深刻的人生哲理。这里的“有期”与“无期”,“既见”与“未见”,揭示了时间与情感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人们在面对不可预知未来时的内心体验。
  • 艺术特色:整首诗语言精炼、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物动作的描写,展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邃的思想感情。王邦畿通过这样的艺术表现,使得这首诗成为了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佳作之一。
  1. 写作背景与鉴赏
  • 创作背景:王邦畿的生平和创作历程相对复杂,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还是明清交替时期的文化人物。在那个时代,社会转型期的思想碰撞和文化冲突给文人带来了极大的思想压力和精神困扰。因此,王邦畿的许多作品都透露着浓厚的时代特色和个人情感。
  • 作品赏析:从《己亥八月十四夜望月书怀》的内容来看,其蕴含的情感丰富,艺术手法高超,尤其是对梦境、时间和情感的深刻描绘,显示了作者精湛的艺术造诣。同时,这首诗也是研究明清过渡时期文人心态和情感世界的重要文献资料。

王邦畿的《己亥八月十四夜望月书怀》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座反映时代风云变幻的文学丰碑。它不仅记录了一个文人的心路历程,更折射出了一个时代的人文精神和社会心态。通过对这首作品的深入解读,不仅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诗词的独特魅力,还能从中感受到一个历史时期的精神面貌和文化特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