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史言曾逆圣颜,风尘十载鬓毛斑。
黄冠自恐还乡晚,沧海已尝行路难。
□□□□堪换酒,居连白马任垂竿。
醉时自觉无荣辱,□□□忘鸥鹭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侍史言曾逆圣颜,风尘十载鬓毛斑。
黄冠自恐还乡晚,沧海已尝行路难。
□□□□堪换酒,居连白马任垂竿。
醉时自觉无荣辱,□□□忘鸥鹭闲。
《赠贺少参泰解官归吴》是明代诗人方献夫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邃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对友人归来的喜悦以及对友情的珍视。诗中既有深沉的历史感,又不乏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赠贺少参泰解官归吴》的原文如下:
侍史言曾逆圣颜,
风尘十载鬓毛斑。
黄冠自恐还乡晚,
沧海已尝行路难。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方献夫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其仕途经历的深刻理解。首句“侍史言曾逆圣颜”,展现了方献夫作为侍史与圣人之间的对话场景,暗含其历经坎坷而不改初心的高尚品质。次句“风尘十载鬓毛斑”则形象地描绘了方献夫在官场上奋斗十年,历经风霜雨雪,鬓发变白的情景。第三句“黄冠自恐还乡晚”反映了诗人对自己年老返乡感到的忧虑,体现了一种对故乡情感的眷恋。最后一句“沧海已尝行路难”,则表达了对朋友未来道路的艰难与不确定,同时也寄托了对其平安归来的期望。
《赠贺少参泰解官归吴》不仅仅是一首诗,它更是一种文化的传递和精神的体现。这首诗不仅是方献夫个人经历的艺术再现,也是明代文化背景下士大夫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通过这首诗,可以深入了解明朝社会的某些方面,并感受到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