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一日之夜自戏遣闷

潦倒胸怀吾自笑,支离身世或加哀。
岂知苏子逃禅地,可作周王避债台。
社肉难分思拔剑,春醪裁溢已空杯。
夜深吟罢无归处,醉倚疏梅几点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立春一日之夜自戏遣闷》是明代诗人王跂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该作品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生平背景:《立春一日之夜自戏遣闷》的作者是明代著名诗人王跂。他生活在一个充满政治动荡和文化繁荣的年代,这样的背景为其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1. 文学价值
  • 情感表达:王跂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对生活艰难困苦的直面与自我安慰,反映了他内心的复杂情感。这种复杂的情感体验,使得这首诗具有极高的情感价值。
  • 艺术手法:诗中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特别是将苏子逃禅地比作周王避债台,既显示了王跂对历史事件的了解,也体现了他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深刻洞察。
  1. 赏析解读
  • 首句解析:“潦倒胸怀吾自笑”,这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困顿失意境遇的自我宽慰。
  • 诗句解读:“岂知苏子逃禅地,可作周王避债台”中的“苏子”和“周王”都是历史上的人物,通过这样的比喻,诗人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对现实生活的逃避。
  • 结尾感悟:“社肉难分思拔剑,春醪裁溢已空杯”这两句,诗人不仅描绘了自己的心境,还通过对食物分配的描述,传达了一种对社会不公的无奈和批判。

《立春一日之夜自戏遣闷》不仅是明代诗歌的经典之作,也是研究明代社会文化的重要文本。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理解和分析,可以更好地把握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以及他们在面对社会压力时所表现出的不同应对方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