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族太叔克彰

情深宗族谊同方,消息那堪别后荒。
江上相逢疑未定,天涯独去意重伤。
身闲最觉湖山静,家近殊闻草木香。
云路莫嗟迟发轫,世涂崎曲尽羊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别族太叔克彰》是明代诗人王守仁(王阳明)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及其背景的具体介绍:

  1. 作品背景
  • 作者简介: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子,明浙江馀姚人,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被后世尊称为“阳明先生”。他的生平事迹丰富而传奇,特别是在政治和军事上的成就使他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人物。
  • 创作时间:据记载,这首诗是在正德九年八月,即公元1514年创作的,当时王阳明的族叔王克彰回到余姚,为送别这位族叔,王守仁写下了这首《别族太叔克彰》以作纪念。
  1. 诗歌内容
  • 诗歌开头两句“情深宗族谊同方,消息那堪别后荒”表达了诗人对宗族深厚情感的怀念以及对分别后的凄凉之感。这反映了王守仁对家族关系的珍视与对人生离别的深刻体验。
  • “江上相逢疑未定,天涯独去意重伤”进一步描绘了他内心的矛盾和不舍。这种情感的流露,不仅体现了诗人个人的情感状态,也折射出他对友情和亲情的重视。
  • “身閒最觉湖山静,家近殊闻草木香”则转向描写自然景象,通过对比宁静与嘈杂的世界来表达一种超脱世俗烦恼的心境。这不仅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反映。
  1. 作品赏析
  • 哲理性:《别族太叔克彰》不仅仅是一篇描写离别的诗歌,它还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思考。王守仁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亲情和友情的理解,以及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变迁和挑战的思考。
  • 艺术表现手法:在艺术表现上,王守仁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江上相逢疑未定”中的“疑未定”象征着人生道路的不确定性,而“家近殊闻草木香”中的“草木香”则暗示着故乡的气息,唤起人们对家乡的眷恋和思念。
  • 情感深度:《别族太叔克彰》中的情感表达深沉而真挚,它不仅仅是对一个特定事件的回忆,更是对人生经历的感慨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别族太叔克彰》不仅是一首表达离别之情的诗歌,它也体现了王守仁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人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也能从中汲取到关于人生、家庭和友情的智慧与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