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景暮萧森,黄牛峡转深。
滩声孤棹月,山影半江阴。
感慨追陈迹,登临惬壮心。
倚篷眠未得,何处又猿吟。
夜宿黄牛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夜宿黄牛峡》是明代的王绂所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作者介绍:王绂,明朝无锡人,自称号友石生,以隐居九龙山而闻名。他自小志向高远,北游逾雁门,永乐中入翰林为中书舍人。王绂善书法,自称书必如古人方可传后。他的画作在一时之间无人能出其右,尤以山水竹石著称,被誉为妙绝一时。
诗歌原文:
烟景暮萧森,
黄牛峡转深。
滩声孤棹月,
山影半江阴。
感慨追陈迹,
登临惬壮心。
倚篷眠未得,
何处又猿吟。诗意解析:这首诗描绘了夜宿黄牛峡时的所见所感。首句“烟景暮萧森”描绘出一片朦胧的烟雾和深沉的景色,给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凄凉的感觉。接着,“黄牛峡转深”,诗人通过“转深”这一字眼,表达了对峡谷深邃的感慨,也暗示了夜晚的寂静与深远。第三句“滩声孤棹月”,则是诗人夜行于峡谷之中,只有船桨划水的声音和明亮的月光相伴。最后一句“登临惬壮心”,表达了诗人登临高处时心情的豪迈与满足。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开阔,既有山水的雄浑之美,也有诗人内心的豪情壮志。
王绂的《夜宿黄牛峡》不仅是一首艺术性极高的诗歌,更是一部反映明代文人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文人的生活方式、审美情趣和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