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一瓢余君

闻君哀毁若为情,骨立萧然鬓雪明。
井臼只应劳阃政,箪瓢犹且托门生。
慈帷惨淡秋灯影,破屋凄凉夜雨声。
如此孤贫良不恶,轻肥那得免忧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一瓢余君》是明代诗人王绂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反映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切同情与关怀。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人简介:《寄一瓢余君》的作者,明代诗人王绂,字孟端,号友石生,以隐居九龙山而知名。王绂自小志气高发,北游逾雁门,永乐中被荐入翰林为中书舍人。他善书法,尤工画山水竹石,被誉为明朝第一。王绂性格高介绝俗,豪贵往见多闭门不纳。

  2. 诗歌原文:《寄一瓢余君》,闻君哀毁若为情,骨立萧然鬓雪明。井臼只应劳阃政,箪瓢犹且托门生。慈帷惨淡秋灯影,破屋凄凉夜雨声。如此孤贫良不恶,轻肥那得免忧惊。

  3. 诗歌鉴赏:这首诗通过对友人生活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王绂对朋友的深切关心和同情。诗中的“骨立萧然鬓雪明”描绘了友人因哀伤而瘦弱、憔悴的形象;“井臼只应劳阃政”则表达了对友人处境的担忧和无奈。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感悟,展现了王绂作为一位文人墨客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情怀。

《寄一瓢余君》不仅是王绂个人才华的体现,更是其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的展现。它以其深邃的文学内涵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对于现代人来说,这首诗不仅能够提供一种审美享受,更能够引发人们对于友情、责任和社会价值的深入思考。

相关推荐